根据中国与欧盟达成的价格和解协议,我国光伏出口价格将在之前基础上上调10欧分,上调之后价格接近盟地区和产成本,不过业内认为,仅仅上调价格并不能解救陷于困境的欧盟光伏产业。 7月27日,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就“中欧贸易史上涉案
根据中国与欧盟达成的价格和解协议,我国光伏出口价格将在之前基础上上调10欧分,上调之后价格接近盟地区和产成本,不过业内认为,仅仅上调价格并不能解救陷于困境的欧盟光伏产业。
7月27日,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就“中欧贸易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摩擦案件”得以化解发表了谈话,并表示了赞赏和欢迎。
事实上,对于这一价格承诺的结果,中国光伏业界颇感吃惊,接受记者采访的晶科能源全球品牌总监钱晶表示,与此前拟对中国输欧光伏产品征收47.6%反倾销税相比,此番欧盟在价格承诺中实质上做出了巨大的让步,这也正是最令我们感到意外的。
据了解,中国输欧光伏产品平均售价约为0.5欧元/瓦-0.52欧元/瓦,依此计算,我国此番做出售价下限0.57元/瓦的承诺,仅较此前每瓦平均售价上浮了0.05欧元-0.07欧元,上浮比例约为9.6%-14%;而若欧盟按此前对华光伏产品征收47.6%反倾销关税的方案执行,则意味着,中国输欧光伏产品的平均售价将上浮至0.74欧元/瓦-0.77欧元/瓦。
此外,在“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出口设定总量上限7GW/年”方面,钱晶分析,“去年欧洲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约为12GW-13GW,但随着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光伏补贴的不断减少,未来其市场整体需求缩减已成为必然。根据我们的预测,今年乃至明年,欧洲光伏市场的整体需求也只有8GW/年-9GW/年。因此,此番价格承诺分给中国7GW/年,相当于将80%-90%的市场份额留给了中国光伏”。
尽管如此,价格承诺归根结底仍然是对自由贸易和市场定价机制的严重干扰,这场争端及其解决固然可以成为欧盟贸易委员会及其主管借以自夸的“政绩”,却无助于解决欧盟光伏产业的病根。在整个初级产品行情下行环境下,价格承诺也有可能给未来欧盟光伏市场上的中国产品制造较大麻烦。
欧盟产业的困境有目共睹。就在7月初,曾经是欧洲最大太阳能集团的德国Conergy申请破产。2007年该公司市值超过22亿欧元,如今只有5700万欧元。至于领头挑起对华光伏双反的德国太阳能世界公司,也是亏损得一塌糊涂。那么,限制中国光伏产品是否有助于其脱困?答案是否定的。
欧盟光伏产业病根何在?在于低效率和高成本。其高成本很大一部分源于企业高管和员工的天价薪酬;许多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似乎不是生产效率和质量,而是游说政府部门攫取巨额补贴以及实施贸易保护的政治能量。要治疗这样一个病入膏肓的产业,最有效的药品是通过外部竞争施加压力。
不仅如此,全球光伏产业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海外同行,而是传统化石能源。光伏产业主要是在新世纪以来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价格持续大幅度暴涨的背景下,才得以实现高速增长;由于太阳能发电在供应电力稳定性等方面与常规的火力发电站相比处于劣势,如果不能迅速降低成本,在初级产品行情下行的大环境中,这个产业将堕入深渊。人为维持欧盟市场光伏产品高定价,结果只能使欧盟这个市场趋向萎缩,甚至是急剧萎缩。
(来源:工控网(百站))
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