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国产机器人品牌一直在低端产品线上徘徊,我们也知道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不高,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在如今这个广阔的自动化行业市场国产机器人占有率低到只有4%。 工业机器人是当今自动化生产线建设过中普及采用的技术装备,它作为生产直接
众所周知,我国国产机器人品牌一直在低端产品线上徘徊,我们也知道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不高,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在如今这个广阔的自动化行业市场国产机器人占有率低到只有4%。
工业机器人是当今自动化生产线建设过中普及采用的技术装备,它作为生产直接执行者应用极为广泛。目前,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中,汽车工业无疑是工业机器人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早在70年代第一台实用型工业机器人投入汽车生产线运行之时,两者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直到今天,最成熟的汽车生产线可以55秒内完成一辆汽车的组装,而这一过程靠的就是多类机器人产品。如今,我们的社会生活在更多的强调自动化,机器人的使用也不再局限于汽车生产领域,现在包括食品、产品包装等步骤都已开始全面自动化进程。
同时,我国作为全球2012年全球第二大的机器人市场。如今国内制造业正面临着人口红利降低,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的不利局势。之所以说不利,是因为虽然我们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但是产品更多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在质量竞争力有限的情况,就需要低价策略来打开市场,而事实上,我们也正是这么做的。现如今生产成本的上涨直接促使价格调整空间被压缩,价格潜在竞争力下滑。
由此,在生产过程中弱化人力因素,加大自动化覆盖率就成为产业转型的重要手段。这也促使我国成为上文提到的全球第二大机器人需求市场。但是,在这个市场中,照理说应该是国产品牌可以利用本土优势,采用更加灵活的价格策略来打开市场,但事实却恰好相反。根据调查得知,本土机器人市场占有率仅4%。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类似全线溃败的情形?
答案很简单,包括伺服电机、马达等关键部件现阶段还不能很好的完成国产目标,大量依靠进口,而生产这些部件的企业很多时候也是全球著名的机器人厂商,我们采用进口自它们的机器部件,在价格就“先失一城”。这个时候市场价格的主导权力就已不在本土企业手中,外资企业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价格营销手段,冲击本土企业。这就是导致本土企业迟迟打不开市场的主要原因。
幸好,为解决这一现状,国家从政策方面也加大了对机器人产业的扶持力度,在“十二五”期间,工业机器人首次成为发展规划的重点发展对象之一,明确了工业机器人及相关零部件的发展方向,将有助于完善机器人产业链,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制造业的升级转型。早前也有报道表明,已有国产机器人设备进入了本土一流汽车生产线,这或许就是本土机器人产业拉开反击的号角。
(来源:工控网(百站))
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