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机器人产业发展之殇 核心技术尚未突破

发布时间:2015-12-31     浏览次数:
机器人我们谈了很多,但大部分都是集中产业市场环境,在技术领域并没有过多提到,而技术恰恰是制约我国机器人产业最主要因素,众多核心技术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突破,占领国内市场也就无从谈起。    在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在不少领
  机器人我们谈了很多,但大部分都是集中产业市场环境,在技术领域并没有过多提到,而技术恰恰是制约我国机器人产业最主要因素,众多核心技术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突破,占领国内市场也就无从谈起。
  
  在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在不少领域替代人工的趋势形成,中国市场需求量快速增长,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不过中国的机器人市场上,内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很低。多家研究机构认为,当前,中国已具备培育世界级机器人自动化厂商的土壤,机器人等公司的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且在性价比提升的状况下市场接受度提升,进口替代的前景广阔。
  
  目前机器人核心零部件90%以上需要依托进口,国产机器人从本质上来看也就是完成了附加值极低的组装工作,没有任何核心技术可言!从市场占有率看,内资企业只是完成了不到10%的市场占领,大部分产业市场被诸如发那科、ABB等国际自动化企业所占领。
  
  机器人是机电一体化优势体现,可是国内在减速器、伺服电机与控制系统等方面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伺服电机国内亦有不少厂商在生产,但剖析伺服电机的本质,核心的处理器、IGBT模块、高分辩率的编码器,依旧是需要进口,并且因为国内装配工艺的差距,国产伺服电机在设计转子与定子的间隙时留的公差较大,因此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产伺服电机的高速响应性与扭矩的特性,并且高速发热非常严重,这也就是为什么国产伺服电机大多应用在1500转/分以下的场合!
  
  控制系统目前国内厂商研究者众,但大多停留在运动与算法的层面,一台能高速大负载高精度的机器人,一定要涉及动力学的应用,而在国产控制系统中暂时鲜有人涉及的,并且离线编程软件、三维教导、视觉跟踪等扩展软件,都很难在市场上见到产品,而所谓的国产几大家机器人生产商,除广数外,其他暂时均停留在应用KEBA、倍福、贝加莱的成套控制系统的层面
  
  过去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复合增速约30%,不过截至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数量仅为日本的10%和德国的25%,市场空间很广阔;与中国当前近似的日本上世纪80年代,曾因人力成本上升驱动机器人行业10年复合增速近50%,由此预计,未来3年中国该行业复合增速可达30%,两到三年后机器人将开始爆发性成长。
  
  业内认为,由于性价比临近拐点,工业机器人接受度渐增,中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增长最快的市场,中国的机器人行业迎来最好发展时代。2011年中国机器人销量达22577台,比2010年增长50.7%。IFR预测2012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约26000台,占全球比重14.36%;到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将达35000台,占全球比重16.9%,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市场。
  
  此前已有政府官员表示,工信部将与国务院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指导意见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首先,注重产业研发,突破技术瓶颈。针对主要应用及产业急需,推进工业机器人全寿命可靠周期评价,突破控制器、伺服电机和精密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开展国产关键零部件的集成化研究,整合现有资源,形成一批产业机器人的实验室、技术中心。
  
  第二,推动应用示范,配套相关行业的发展。积极推动汽车、电子、军工、物流、医药、危险品制造等行业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示范,利用工业机器人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生产运行效率。“上周,我们在北京召开了一个工业机器人的推介会,主要是跟民爆行业的对接。由于民爆行业具有很高的危险性,所以我们一直希望能在民爆行业广泛地推广机器人的运用。这实际上也是希望开拓工业机器人的下一个重点使用领域——危险品制造。”王卫明说。
  
  第三,根据区域特色,引导行业有序发展,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引导具有技术与产业优势的地区,结合科研能力、产业基础,科学谋划有序推进各地机器人产业发展,并协调推进工业机器人标准化体系建设,包括行业技术标准及重点应用标准。

(来源:工控网(百站))

编辑:系统管理员

Top Copyright © 2010 科技大市场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3002712号
版权所有: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